夏尽秋来
金风渐至
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秋起,纵然暑气未退
但夜晚的一缕清风
叶梢的一抹微黄
向我们递来了秋的消息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时节
应季果蔬谷物纷纷成熟
农家小院里
晒满了收获的各类农作物
代表了一种丰收的喜悦

天气渐凉
可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既能滋阴清热,润燥止渴
也可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立秋”之后
云层渐退,骤雨停歇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举目望碧霄万里
抬头赏云卷云舒
满怀尽是大自然馈赠的诗情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当代·徐书信)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 (唐·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 (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天高云阔
苍劲飒爽
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消隐、结束的意思
处暑与“出暑”谐音
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
秋天正一身清朗,淡步而来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处暑后白天热、早晚凉
昼夜温差增大
要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衣物
早晚保暖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虽然秋高气爽
但“秋老虎”余威犹存
“秋乏”也会开始出现
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多伸懒腰
有助于缓解疲乏

初秋之美
在四季中最是难得
它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
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悠远
亦是“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豁达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白露暖秋色
月明清漏中
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

时至白露
清晨往往能在草木花瓣上
看见许多晶莹剔透的露珠
这是水汽在夜间遇冷凝结而成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在古代
人们以四时配五行
五行对应五色
按照秋天所属白色
便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
故称“白露”

此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秋收阶段
大地即将一片金黄
田间地头人头攒动
对于丰收的期许
正在变成现实

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这时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要及时添加衣物
避免受凉感冒

收清露

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秋分悄然而至

秋分这一日
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不但等分了昼夜
也平分了四季

秋分后
秋天已过半程
这个节气
风姿绰约、绚丽多彩
包罗万象、深远旷达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此时宜多食滋润之品
秋梨、石榴、莲藕、百合等
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分日
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田地间尽是欢欣笑颜
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 (明·区越)

    橘棋留未著,梅酒快先尝。

    野老心如澹,秋分夜倍凉。

      

  •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我们迎来秋天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

清晨之时的露气寒冷
花草树木上的露珠
凝结为白茫茫的冰霜
透着深秋的寒气
“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期间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温差变化明显
南北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北方地区已开始呈现冬季景象
四野萧瑟,千里霜铺
华北地区加快了播种小麦的速度
种植棉花的产区正抓紧采收

寒露至,秋更浓
金秋满山层林尽染
漫山红叶如霞似锦
蓝天之下满是浓浓秋韵

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山上赏红叶早已成为北方地区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北方的枫叶。金秋的山上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 (唐·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 (唐·韩翃)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 (宋·陈昂)

    镜中双鬓雪,相见更相怜。

    偃蹇居牛后,敲推敢马前。

    一家寒露叶,万事暮秋蝉。

    开口不曾笑,人间八九年。

      

当五彩缤纷的树叶
从树梢飘落
在清澈的山间泉水中
化作一叶扁舟
渐渐远行

我们迎来了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十月寒露接霜降
秋收秋种冬活忙
霜降时节
南方收割稻米、棉花
北方收获白菜、大葱

霜降大地
是散去与凝结
是告别,亦是相逢
那抹白色缓缓铺洒、流淌
渐渐占据我们眼前
每个角落

伴随醉人的秋意
霜降
为这成熟丰美、色彩斑斓的
秋天画上了绝美休止符

赏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 (元·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 (唐·贾岛)

    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

    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 (宋·李纲)

    古后有明训,霜降休百工。

    草木日摇落,蟋蟀鸣堂中。

    岂不感时节,念此岁复穷。

    劳生真一梦,飘泊随西东。

      

  •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